欢迎访问郑州德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研发、生产、销售

北斗GPS定位器

全国咨询热线:

17803888623

0371-65358676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全国咨询热线:

0371-6535867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65号恒华商务
电话:0371-65358676
传真:0371-65358676
招商热线:17803888623
联系人:耿经理
邮箱:508501652@qq.com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详细内容

我国北斗技术和GPS存在哪些技术区别!

发布时间:2018-08-09 点击次数: 作者:admin
GPS的便利性gong能性多年来深入人心,说到定位系统,所有人di一反应便是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大多数定位系统也正是GPS。而在中国,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早已深耕多年,性能更是早已超越。中国的北斗系统也在不断走出guo门,在大国合作方面,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分别签署了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两个系统之间可以互不干扰,和平共处。普通用户可以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北斗与GPS或者洛纳斯两个卫星导航系统。

手机芯片集成北斗功能成标配

小米年度旗舰手机小米8不久前在深圳发布,小米8同时支持GPS、北斗等导航系统;

在华为手机官网,除少数荣耀畅玩7版本、华为畅享8e等入门产品不支持北斗导航外,其他均支持国际四大导航系统;

OPPO、VIVO、金立等品牌的官网显示,公司旗下大多手机产品的导航功能描述为支持GPS,部分高duan旗舰手机也开始兼容北斗。

现阶段,大家都还是以GPS为主,除非GPS没有信号了,才会用北斗。以GPS为主、北斗为辅,这是平时大家在手机导航中很少能感受到北斗的原因。

芯片曾被认为是遏制北斗产业应用发展的瓶颈。不过,从现阶段情况看,无论是国际手机芯片巨头,还是国产芯片公司都已经把北斗作为标配,越来越多的手机企业也将北斗导航作为标配。

国内手机芯片龙头企业紫光展锐副总裁周伟芳对表示,旗下芯片产品均支持北斗功能;

联发科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zui新的Helio P60、Helio P22集成了北斗导航功能;

美国高通相关人士介绍,自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shou款支持北斗定位功能的处理器开始,后续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处理器都实现了对北斗定位的支持,同时高通物联网芯片也都开始支持北斗。高通zui新发布的骁龙845为业内shou款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络辅助北斗/ GPS位置服务平台”的移动平台。

除了手机行业,北斗导航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方面也被广泛使用。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简易系统形成。预计2018年底为“一dai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到2020年提供全球服务。

和GPS对比,北斗在芯片上确实有劣势,但是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和 GPS 相比,北斗导航有什么优点?(以下内容来源:知乎,作者:沈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安全。

这绝dui是建北斗zui重要的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北斗真的是可以不建的,或者说可以缓一缓再建。GPS使用了这么多年,军队官方都没有统一装备GPS的任何产品(当然,会有私自购买的,只是一小部分),因为战时美国绝dui不会让你他的GPS,GPS信号是可以加密或关闭的。在地理信息如此重要的战场,你只能靠自己。对于民用领域,@silencew提到GPS信号“做了手脚”,这是GPS的SA政策,而且这个政策在2000年5月1日已经取消了,所以你说GPS“做过手脚”的精度是5m是不正确的,实行SA政策时的精度应该是100m左右。虽然GPS的SA政策取消了,却让民用市场对其信心大大降低,只有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系统才能保证安全!缺点就是要花钱,但这个钱,一,必xu花,二,花的还真不算多,GPS耗资200亿美元(现在应该已经不止这么多了,因为需要不断替换老旧卫星),北斗系统“预计投入经费500亿”人民币,一个字,值!

2、三频信号。

北斗使用的是三频信号,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这是北斗的后发优势。虽然GPS从2010年5月28发射了di一颗三频卫星,但等到GPS卫星全部老化报废更换为三频卫星还好几年。这几年就是北斗的优势期。三频信号可以更好的消chu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而且如果一个频率信号出现问题,可使用传统方法利用另外两个频率进行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北斗是全球di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3、有源定位及无源定位。

有源定位就是接收机自己需要发射信息与卫星通信,无源定位不需要。

@Cloudz Dong所说的是北斗一代的有源定位,有源定位技术只要2颗卫星就可以完成定位,但需要信息中xin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支持并参与解算。它在北斗二代上被保留下来,但不作为主要的定位方式(这个有待考证)

需要强调一下,北斗二代使用的是无源定位,和GPS是一样一样的,不需要信息中xin参与解算,以此为理由批评北斗二代是不可接受的,有源定位顶多算个补充功能 )。这个功能的好处是当你观测的卫星质量很差,数量较少时(理论上,无源定位至少要4颗卫星才能解算XYZ和时间四个未知参数,实际需要的更多),仍然可以定位。这个功能对于紧急情况会比较有用,比如在山谷中,观测条件非常差,能知道大概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坏处是在战争中会暴露你的位置信息。需要信息中xin参与解算就是排名di一答案说的“资源有限”,我们实习时候使用的北斗一代手持机,每60秒可以定位一次,不能频繁定位,以保证信息中xin不能过载。但是北斗一代不能民用的主要原因不是这个啊!北斗一代称为北斗卫星实验系统,北斗二代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叫他一代二代仅仅是方便而已。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北斗一代只是做个内部实验而已,检验一下我们的理论、技术是否可行,定位精度如何,再进行后续改进,设计的初衷根本没打算民用啊。就像是苹果公司做个内部样机,自己试用一下看看要怎么改进,你就说因为他没拿出来卖,是因为他技术不行?这就有点太过霸道了。因为北斗一代不能民用就说北斗不行的全都是耍流氓!

4、短报文通信服务。

这个绝dui是中国原创功能,并且非常实用。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震区唯yi的通讯方式就是北斗一代,当时简直是好用到哭啊,也没人嫌弃北斗一代手持机又大又丑了,有和没有简直是质的飞越,所以该功能果断在二代中保留下来!(说明:北斗不是唯yi的通信手段。)但是这个功能也是有容量限制的,所以并不适合作为日常通信功能,而是作为紧急情况通信比较合适。基于这个功能,北斗还有一个好处是,不但能知道我在哪,还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哪。这个功能有利于求救啊。国家大力宣传此功能,可能基于以下两个原因:di一,这个功能中国独you。二,宣传其他功能大众听不懂啊,解释起来太费劲了(玩笑话)。

5、境内监控。

卫星定位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部分。其中,地面地面监控部分又由三大部分组成:监控站,主控站,注入站。GPS系统在全球建了5个监控站,1个主控站(@夏牧阳说炸毁北斗地面指挥中xin北斗就失效了,所以得出结论战争时北斗无用;那我们炸毁GPS的主控站(及其备用站)不也一样的吗,所以可以得出结论:GPS是无效的吗?看待北斗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带有色眼镜。)和3个注入站以保证卫星运行,这些站都设在美国国土上,并且在全球分布很均匀。包括美洲大陆的美国本土,太平洋的关岛和夏威夷、印度洋的迭哥枷西亚以及大西洋的阿森松群岛。中国没法把监控站建到全球,所以中国在设计北斗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内,就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境外建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就算建了,也只起到提高精度的作用(详细请看7.局部加强,逐步成熟。),绝dui不能作为控制功能。这本来是北斗的劣势,境内监控是被逼出来的,没有其他选项,但现在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更新:1、中国境外的shou个陆地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北ji站”,将于2015年在瑞典开工建设,预计两年建成。2、中国将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建造shou个境外卫星跟踪站。)

6、分步开通。

GPS需要整个系统建成后才能使用。目前北斗的14颗在轨卫星使用了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4颗中高度圆轨道(MEO)卫星。北斗的星座方案来之不易,许院士说当时有几个方案参与竞争,光是方案的修改论证就持续了整整三年,zui后确定的这个方案不敢说没有缺点,但绝dui是所有方案里zui好的一个。不要认为国内建个什么东西都是领导拍拍大脑就决定的,有很多人为了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中国现在发展那么快,要感谢这么一小部分人,他们真的很努力!言归正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个创新的空间星座支持下,仅仅发射了16颗卫星,就于2012年12月27日在亚太地区正式开通运行。这有利于jia快北斗的商用进程,有利于对后续的系统做进一步改进,有利于jia快北斗产业链的成熟。毕竟北斗的zui大市场肯定是中国嘛,先让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发展几年,让芯片成熟几年,想推广到全球的时候也会相对容易。而且亚太地区的卫星利用效率肯定也更高,更值得优先投资。(新闻:2015年3月30日,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xin发射。该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工程I1-S星是di17颗北斗导航卫星,其将开展新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31日对记者表示,2015年我国还将发射3到4颗北斗导航卫星,构成一个完整的试验体系,北斗导航卫星再次进入密集发射期。 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将实现技术突破,除了寿命由8年延长到10到12年外,在功能、性能上将有较大提升,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卫星导航服务。下一代全球覆盖导航卫星从性能指标上要比现在在轨运行的这个系统性能提高1到2倍,zui高精度会达到2到3米。)

7、局部加强,逐步成熟。

理论上GPS在全球的定位精度是相当的。北斗系统针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特别加强过的,在国内卫星的几何条件比较好。单点定位的精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观测量精度,二是所观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导航中用精度衰减因子DOP来表示卫星空间图形的贡献,包括:空间精度衰减因子GDOP 、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DOP、时间精度衰减因子TDOP、平面精度衰减因子HDOP、垂直精度衰减因子VDOP、相对定位几何精度衰减因子RDOP。随着北斗全球系统逐渐成熟,DOP越来越小,他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定位精度超过GPS简直就是嗖嗖的——“逐步成熟”并不是一个托词,而是技术、理论上的进步。

(1)卫星数量增加。GPS设计使用21+3颗卫星,即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目前GPS实际已经使用了32颗卫星,卫星数量越多,就会得到越多的冗余数据,数据就越可靠,DOP值越小。北斗现在只有16颗,等北斗卫星的数量越来越多,也会得到更多观测数据,精度提升是必然的了。@冯浩提到北斗芯片一般会支持GPS,我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一是补充北斗系统的精度,二是为了开拓市场(刚开始只支持北斗没人用啊)。这样的话芯片更复杂,功耗更高,开发难度更大。但也不能说全是坏处,目前兼容不同系统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GLONASS芯片一般也要兼容GPS,北斗芯片也有支持GLONASS甚至三个系统的。兼容系统,数据冗余更多了,精度更高,DOP小,这项功能做好了也会成为中国芯片厂商的优势。(@萧十一狼:我们的羲和系统能够同时收到四个GNSS系统,确保定位很精确,实时对比,确保老外没对我们动手脚。)( 12月4日补充一下,魅族MX4,MX4pro,小米4,华为G7,三星S5,NOTE4现在均已支持GPS、GLONASS、北斗。可以看到,兼容三大导航系统已经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兼容北斗的终端将会越来越多 。大家也不用纠结要选择哪一款定位系统了,三大系统一起用真是优势多多! )

(2)改正模型优化。与信号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有:对流层折射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延迟误差,多路径效应,地球自转效应误差。这些误差是没办法完全消chu的,只能不断减小。用于改进电离层折射误差延迟误差的Klobuchar模型就是根据长时间气象观测数据,构造出电离层折射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说白了就是猜出来的,不过是有水平,有数据支持,聪明的猜,才出来后进行试验验证,好用就留着,不好用就继续改。全球不同地区的电离层对流层都是不同的,这些公式是根据国外的观测数据构造的,用在中国自然会差一些,我们需要给北斗更多的时间累计观测数据,等待开发或优化更多的适合中国地区的改正模型。

(3)卫星轨道精度提高。卫星的实际运行轨道肯定与设计轨道有一定的差距。伪距定位的原理是:采用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接收机天线的三维坐标。只有卫星轨道精度提高了定位精度才会高。卫星的轨道是通过监控站的观测数据拟合出来的,观测时间越久,累积的数据越多,拟合的轨道越准确。北斗缺少国外的观测数据,所以轨道精度在亚太地区较高,在国外的轨道精度会比较差。弥补这个缺陷也需要给北斗时间。再提一下地球静止轨道 (GEO)卫星。GEO卫星相对地球做不到完完全全的静止,会有一定的漂移。而地球同步轨道只有一个,资源非常稀que,国际上把这个轨道划分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圆弧,卫星只能在分配的范围内移动,否则可能与其他卫星相撞,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调整GEO卫星位置。目前调整北斗采用的是脉冲式,只能按整次数来调整卫星的位置,不能是零点几次,所以可能出现多一次嫌多,少一次不足的情况。在后续发射的GEO卫星,调整卫星会改用连续式,想喷多少就喷多少,增强卫星控制能力与精度。一旦进行调整,之前的观测数据就会作废,需要重新累积数据。在调整卫星期间,那颗卫星处于失效状态,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需要几天时间来重新定轨。但好在GEO卫星数量比较少(5颗),定轨比其他两种卫星容易一些,速度也比较快一些。其他两种卫星不存在这种情况,观测时间久了,拟合的轨道精度自然就提高了,直到他死掉那天。

8、定位精度。

“北斗系统定位精度由水平25m、高程30m,提高至目前水平10m、高程10m,测速精度由每秒0.4米,提高至0.2m,受时精度优于20ns,目前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与GPS相当。”许院士讲座时说,他们的实测精度(按中误差算)可以达到水平4——5m,高程5——6m的精度水平。许院士表示,北斗在刚投入使用就能达到如此精度,这连他们设计北斗系统的时候都没想到,已经非常满意了,而且北斗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精度还能进一步提高。上述10m的精度,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对亚太地区的平均精度。需要注意的是,北斗的平面精度与高程精度是基本相当的,而GPS系统的水平精度确实不错,但是他的高程精度是软肋,比水平精度差得比较多,一般是1.5倍到2倍。

@silencew说GPS定位精度可以达到mm级,这是能实现的,但是不能脱离限制条件而谈。卫星定位方法有很多种形式,如果按用户卫星测量设备在作业中的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若按参考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绝dui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技术是基于同步同轨性原理,使用已知点的基准站,计算出改正信息,再发送给流动站,进而改正流动站的瞬时位置。这是针对动态测量的技术,把定位精度由10——40m提高到小于3m。精度达到mm级应该是静态的长时间的优zhi观测条件下的绝dui定位。(以及有条件的相对定位@snailchaser:绝dui定位的话,长时间的静态PPP(精mi单点定位技术)确实可以达到mm级,不过用相对定位的方法(载波相位测量+双差解模糊度),在短基线+较开阔环境下,也是可以稳定达到mm级的,甚至连动态也能达到这个精度。)具体解释一下,静态,就是要专门建一个房子,专门建一个固定观测墩,这时三脚架精度已经不够,而且还容易被移动。长时间,就是24小时,365天不间断观测,这就肯定要保证有电源,而且要求还很高,不能断电,备用电源神马的一定要有。优zhi观测条件,就是要没有电磁干扰,没有高大建筑遮挡,人不能随意靠近GPS天线,附近不能有平静水面(会有多路径效应),没有大的山坡。不可或缺的是一台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品质的GPS接收机及其他附属设施(保存、处理数据等功能)。要满足这些条件只能远离城市,在有一定条件的农村,建一个永jiu的高精度观测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满足这样苛刻条件的,建设和运行成本都非常高,我们学校就有建这样的观测站,我们是不能进去看的,因为会干扰信号,只能瞻仰下外观了。北斗要这么观测,精度肯定也不是10m了,不要随便道听途说了一个数据就说比北斗强,请说明观测条件!特别说明一下,GPS系统使用的是WGS-84坐标系,北斗使用的是CGCS2000坐标系,所以二者的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进行坐标转换,而坐标转换一般会带来精度上的损失。精度是可以在各自坐标系下直接比较的,不用进行坐标转换。

9、cu进整个制造业的升级。

(1)英语专ye的学生英语水平那么高,你英语那么差,还学英语干什么?!同理,GPS的芯片那么好用,我们北斗系统的芯片不好用就不去努力进步了吗?建成北斗系统,中国芯片厂商的春天啊,中国的芯片厂商终于可以有ji会和国外的芯片厂商在北斗芯片上一较高低,虽然目前必然是有巨大差距的,但至少可以努力下吧?你让国内的芯片厂商生产GPS的芯片和国外厂商竞争?这才是几乎不可能。这就叫打破GPS的垄断地位!“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北斗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 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北斗很赚钱,国家给你创造机会了,这个钱要怎么拿,就看各自的本事了。看看全国遍地开花的北斗产业园就知道机会多难得。整个系统国家只负责空间星座和地面监控部分,这两部分耗资巨大,技术要求高,且具有唯yi性,系统性能指标主要取决于这两部分。用户接受设备部分则主要交给市场完成,这部分决定了导航系统的易用性,生tai链的活li等,但这部分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替代性非常强,所以自己的芯片不行,别全都赖给北斗,北斗很委屈——

(2)北斗系统的精度不够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中国的原子钟不行。卫星导定位中,时间系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由跟踪站对卫星进行定轨时,要求卫星位置的误差小于1cm时,相应的时刻误差应小于2.6μs(1微秒=10 -6秒);如果要求测量的距离误差小于1cm时,则信号传播时间的测定误差应小于0.03ns(

1纳秒=10 -9秒 )。中国的原子钟相对国外产品,体积大、质量重、精度还差了一个量级,这种高精尖的技术国外是对中国禁运的,我们只能靠自己。为什么不行?因为有一段时间原子钟是可以从国外买的,相比起自己研制成本还不高,质量很好,国内直接放弃研制原子钟了。等中国说要建导航系统,国外立刻对中国实施禁运,中国这个时候才赶紧又开始原子钟的研制工作,暂停研制这几年对中国的原子钟发展多可惜,本来技术虽然不算先进,但也勉强跟上世界潮流,现在却拉下一大截,如果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研制原子钟,现在的北斗系统精度更高。要不是北斗系统,中国的原子钟技术更是悲剧了。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靠别人靠不住啊,还想着GPS呢?你什么时候被他坑了哭都没地方哭,因为你没给钱啊,我对你又没什么责任,给你用是照顾你,不给你用那才是应该的!现在你觉得用GPS不给钱好不好?没关系,北斗也是免费的,更是自己的,靠谱的,安全的!就说这两个例子,其他方面请自己脑补。

10、建设速度快。

欧洲早在1999年2月10日就提出建设GALILEO系统,在2005年发射了di一颗实验卫星,2008年4月27日,发射di二颗实验卫星,进度比zui初的计划推迟了整整五年, 2012年10月发射第3第4颗卫星。这四颗卫星组成网络,初步发挥地面准确定位的功能。

北斗的di一颗卫星在 2007年4月14日发射升空, 2012年10月25日di16颗北斗卫星发射,这是北斗区域网zui后一颗卫星,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2013年12月27日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这是北斗正式商用的标志,所有的厂商都可以根据这两个文件来开发自己的产品。北斗与GALILEO在使用频率上是有竞争关系的(有重叠), “根据 “谁先使用谁先得”的国际法原则,中国在2009年发射三颗“北斗”二代卫星,正式启用该频率,而欧盟连预定的三颗实验卫星都没有射齐。败下阵来,失去对频率的所有权。 ”速度决定成败啊,中国完胜,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弯道超越。在这件事上我由衷的表扬一下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欧盟技术比中国先进,按说研发速度应该比中国快,而实际速度比中国慢的原因嘛,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财政和利益分配问题,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chao)判(jia)上了吧;其次(我猜的),欧洲做事比较严谨,对卫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研发时间变长。他们严谨的做事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这也太磨叽了吧,又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中国啊,被甩了也是必然的了。看到我的祖国这么欣(sang)欣(xin)向(bing)荣(kuang),我也就放心了!

11、国际认可。

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后的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世界航海用户。这必将带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领域的国际化、产业化。获得IMO认可后,我国将继续全方面推进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航标组织、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技术组织的标准、规范、指南文件的制定和修订,以实现北斗系统进一步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全方wei应用。

总结:

北斗也不是完mei无缺,所以需要把北斗存在的问题单独再提出来说明一下。上文在说北斗优势的时候,也没有回避北斗的问题,比如:国外监控站很少,优势与劣势并存的GEO卫星,星钟的差距,等等,具体内容文中找,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上面没提到的有:

(1)卫星质量不高,寿命比较短。GPS卫星的寿命一般在8年,北斗卫星的寿命在5年左右,已发射的16颗卫星中,已有2颗老旧卫星失效。替换卫星的工作都是国家完成的,完全不影响用户使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前面提到:卫星寿命由8年延长到10到12年(解释一下下,数据前后有出入,我也不知道哪个更准确,总之是新卫星寿命延长了。)

(2)芯片价格较高。这是由于芯片的生产特点决定的,芯片在研发阶段投入非常大,一旦研制成功,后续的生产成本就比较低了。北斗刚投入使用,用户还比较少,所以价格高,等到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成本就被摊薄。

(3)强制安装北斗。这一条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我也特别不舒服,但是请参考凤凰军事的短评。“ 明明知道GPS是处于绝dui垄断地位的产品,却鼓吹“北斗”去搞什么所谓“市场竞争”,完全就是一种闹剧。这种言论明显背叛了市场经济zui基本的原则。”德宝科技转载自网络